top of page
搜尋
  • 作家相片觸外

疫期的不平等觀

廖炳惠 (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)


莎士比亞曾說:「死亡讓眾生齊趨平等」,但問題是死亡的來臨時機、方式、後果,往往與收入、族裔、基因、階級、性別、年齡、職業、居所、健保、醫療設施資源,乃至其它種種變數結集,衍生出分殊不均的差異。即使在最後一刻, 眾生齊歸平等,之前,卻有著長久且揮之不去的不平等, Covid-19則更以前所未見的規模,強化了各種不平等的機制、結構,拉大生存(乃至疾病)與死亡、人與他者的差距。

街友的帳篷。(圖/Unsplash)

2020年春天才開始,北義大利、紐約、倫敦等地的老人安養院,一夕之間,變成Covid肆虐的溫床,不少醫護、清潔、及服務人員跟著染疫,其中尤以拉美、非裔的病亡比例,最能突顯族群在防疫資源上的不平等,較之白人或亞裔,他們的死亡率高出三到五倍,因爲這些人大多幾代同堂、經年營養不良、患心藏及糖尿病,並且得長時間在密不通風的室內工作,不僅無法利用網路上班,保持安全社距, 也往往缺乏完整的醫護保險,一旦家庭中有人染疫,其他成員勢必一起病倒、死亡。對照起有錢人家,疫期資產反而爆增1.5 到3倍,且紛紛往城外、鄉下的第二、三個豪宅遷移,發展其特大的虛擬辦公室,利用隔離期的方便,提昇家庭倫理關係,弱裔的低收入者則常淪落爲街友,只因繳不起房租,或在遭解聘之後找不到工作。


這些眾所周知的不平或不均,其實並不比資訊、資本、體制、醫藥、種族歧視等等無形的不平等來得深入、穩定、甚至恐怖。以美國為例,2020年,由於川普的愚眛與失能,染疫枉死的人口遠超乎想像,同時,白人員警對非裔的暴力,國會的極右新納粹成員操弄、扭曲民意,特別在疫苗醫藥上的實驗基因取樣標準大致只以白種男人為主,並在藥劑的資本、智慧產權、生產原料上,形成壟斷,不讓其他世界輕易取得。


幾層環環相扣的不平等利益、權力、知識結構總已造成更大的傷害。除非我們針對資訊—資本—資質(基因、性別、族群歷史與體質差異等)去深入檢視癥結所在,不平之鳴只會憑空呼喚終究死亡的假平等。


*極短篇作於返台自我隔離的第二天,正逢疫情漸趨巖重但疫苗資源欠缺。二0二一年五月二十四日。


廖炳惠

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(UC San Diego)的川流講座教授兼台灣中心主任。


177 次查看1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